智能锁近3年抽检166批次不合格,无防拆警报成主因
2024年10月,《消费者报道》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1—2024年发布的电子门锁抽检情况。
结果显示,监管部门共抽检电子门锁631批次,166批次不合格,合格率为74%,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防破坏报警功能。
166批次电子门锁不合格,合格率为74%
全国五金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门锁出货量为1055万套,同比增长5.5%。2023年度葵花大数据《智能门锁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2022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,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亿元以上。
根据近三年发布的抽检数据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抽检631批次电子门锁,其中166批次不合格,整体合格率为74%。
按年份分析,2021-2024年的合格率依次为85.8%、69.3%、50.0%、90.4%,在抽检批次逐年递增的情况下,合格率呈现逐年走低后探底回升的态势。2024年的合格率高达90%以上,说明电子门锁合格率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好。
防破坏报警功能不合格占比超过一半
从项目看,电子门锁不合格集中在防破坏报警功能、安全性要求、锁舌轴向静载荷等项目。其中,电子门锁“不防盗”是最突出的质量问题。防破坏报警功能不合格占比超过一半,是抽检不合格项目的重灾区。
目前电子门锁涉及的标准包括GB 21556-2008《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》、GA 374-2019《电子防盗锁》、T/CNHA 1009—2018《电子智能门锁》。
其中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1556-2008《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》的“防破坏报警试验”项目规定,连续三次实施错误个人信息识读时,采用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对锁结构实施破坏时,系统应给出声、光报警指示和/或报警信号输出。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374-2019《电子防盗锁》中也要求“当拆除电子防盗锁的防护面时,应能给出报警提示和/或发出报警信息”“使受试电子防盗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,通过普通机械手工工具拆卸电子防盗锁的防护面,判定其结果是否符合5.3.4的要求”。
这项功能的本意是在门锁遭遇非法操作或破坏时能够立即发出警告,有效防止非法入侵。因为如果不法分子撬锁时,电子门锁就会发出警报,唤醒屋主,还可以对其造成心理压力,吓退不法分子。然而,抽检结果令人担忧,一些门锁在关键时候可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。
第三方检测机构一名负责智能门锁检测的工程师告诉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:不合格的电子门锁一般没有安装防破坏报警模块或装置,当门锁被破坏时,没有起到相应的报警作用。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电子门锁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生产,原料采购方面质量控制不严格。
另外,一名智能门锁业内人士向《消费者报道》记者透露,早期智能门锁不合格大多跟广泛传播的“小黑盒攻击”有关。“小黑盒攻击”又叫电磁错误注入技术,通过特斯拉线圈给智能门锁施加强电磁场,门锁可能出现故障报警、系统锁定、电路损坏等现象。2019年1月,央视新闻就报道过“15%的智能门锁可被小黑盒破解”。
但时至今日,新型号的电子门锁通过升级换代,加上了“电磁防护”设计,抗干扰能力已经大大增强。
《消费者报道》建议
2018年10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智能门锁质量安全消费警示,发现智能门锁产品在远程开锁和人脸识别方面风险较高,在感应卡识别开锁方面隐患较多,另外在密码逻辑安全、抗电磁干扰、指纹识别等方面程度不同地也存在隐患。
因此,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门锁时,可注意以下事项:
(1)选购时,建议选择具有输入错误报警和防破坏报警功能的智能门锁。当连续多次实施错误操作或防护面板遭受外力破坏时,智能门锁应有相应报警信号提示。建议选择标注有执行国家标准GB 21556-2008《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》或行业标准GA 374-2019《电子防盗锁》的产品。
(2)使用时,建议开启组合验证的开锁方式。例如,使用密码+指纹、密码+信息识别卡、人脸+指纹等双重身份验证。使用数字密码开锁功能时,勿使用连续数字或相同数字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。
(3)妥善保管信息识别卡、应急开锁钥匙。信息识别卡要防止被非法读取和复制,应急开锁钥匙可保留在家附近的安全地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