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门锁的“质量门”困局
近年来,智能门锁以密码、指纹等方式代替钥匙,撬开了一片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,正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。但表面上发展势头凶猛的智能门锁领域,背后却潜藏着不少隐患,如质量不过关的问题。摆脱了钥匙焦虑的人们,是否又随之产生了新的焦虑?智能门锁行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?
智能门锁赛道高速发展
中国智能门锁的市场目前仍处于竞争发展阶段。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智能门锁行业整体销量从2017年的800万套一下跃升至2018年的1500万套。此后的几年,尽管销售出现了轻微的波动,但是总体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。根据前瞻工业研究所的数据,截至去年年底,全国智能门锁销量为1695万套,同比增长5.90%。随着市场用户培育深化、消费升级加速等,中国2025年智能门锁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750亿元。
更让人期待的是,这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仍远未见顶。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去年国内智能门锁渗透率突破10%大关达到12%,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。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《2021年智能门锁行业白皮书》,韩国智能门锁渗透率已经达到75%,领跑全球,日本、欧美国家的渗透率分别为40%和15%,也超过中国市场一大截。
市场渗透率低,则意味着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发展空间。创业公司和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掘金机会,纷纷涌入智能门锁领域。专注生产智能门锁的云丁科技,在2017年3月份实现5100万元的B+轮融资。去年2月,“王力安防”以“门锁第一股”的名号率先在A股主板挂牌上市;紧随其后,凯迪仕也于今年9月开启上市辅导,正式启动IPO。据悉,凯迪仕在去年的3月和12月也先后完成了B轮和B+轮融资。其中,B轮融资规模接近1亿美元,为当时整个智能门锁行业的最高单笔融资。今年3月,凯迪仕又正式完成C轮融资,单轮融资金额达6亿元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另一家目前估值过10亿美元的智能门锁巨头德施曼自2009年成立至今,已连续完成了C轮、C+轮、C++以及D轮,共6轮融资,其中有4次是在近两年内完成的,且其引来的都是初芯集团、经纬创投、国美资本、轻栈投资等资本大鳄。换句话说,智能门锁赛道的热度也是在这两年达到巅峰。
除了备受资本追捧之外,智能门锁相关企业数量的爆发式增长,也可看出这个赛道的火热。
2017年到2019年,智能门锁相关企业从1200家增长到2200家,有媒体戏称该时期为“千锁大战”。但由于使用场景受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,“千锁大战”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。洛图科技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7月,国内智能门锁行业在售品牌数为300家左右,即使融资的规模仍在增长,但战局已经摆脱“野蛮生长”的企业暴增期,能收获融资的只剩下少数几个头部品牌。
三足鼎立局面已经成形
在群雄逐鹿下,国内智能门锁领域形成三大泾渭分明的阵营。第一类是不少具有大型家电或建材资方背景的传统锁具连锁品牌,如凯迪仕、德施曼、耶鲁等品牌;第二类是拥有雄厚资金、技术能力的互联网企业,如华为、小米、百度等;第三类则是一些家电行业的跨界选手,如TCL、美的、海尔等。三大阵营各方各有优势,在激烈的竞争中诞生了行业的TOP3企业。
奥维云网(AVC)线上监测数据显示,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已经进入中上集中寡占型(前4位企业市场占有率为50%-65%),头部企业对中国智能门锁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。截至去年年底,小米以23.6%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头把交椅,凯迪仕和德施曼市占率分别为14%和12%,分列第二、第三位。
小米智能门锁的“制胜法宝”是性价比和AIoT生态。当前小米价格段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,份额超过70%。而同是头部企业的凯迪仕,其爆款产品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。
与小米主打性价比相反的是德施曼,从其产品动辄4000元以上的售价,可见公司将目光聚焦于高端市场。奥维云网的一项研究表明,德施曼公司在中国的3D人脸识别智能锁市场份额高达72%。
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,今年上半年精装修市场智能门锁普及率稳步上升,其中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61.3%,同比增长11%,可见B端市场大有可为。
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堪忧
但即便“三足鼎立”的行业寡头效应如此明显,行业至今仍未跑出绝对的头部企业,除了三大阵营的厂商外,大量白牌、厂牌的大举进入,也带来了价格战以及质量滑坡等负面影响。
首先,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门级领域,所使用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。此外,智能门锁产业链参与的企业众多,大部分采取的是代工模式。并且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,产品同质化明显,抄袭现象严重,更有部分没有资本、技术的企业为了利润,大推假冒伪劣产品,行业一时间变得鱼龙混杂。
近年来,智能门锁线下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商家因此加速布局线上渠道,但在庞大的用户基数及日活推动下,新兴电商也容易成为白牌、厂牌的发展温床。
“预售到手价不高于699元”是小米某款智能门锁在双十一期间展示的价格。除了小米,其他品牌也纷纷打响价格战,TCL指纹锁券后仅699元,凯迪仕最低到手价不高于849元,一向以高端定位的德施曼,预售折后最低价也不足1000元。
低价产品迅速占领市场,虽然一方面能够拓宽智能门锁的C端业务,但是也难免造成质量的难以保证。
曾经购买过三星电子锁的李女士和记者吐槽道:“那天电子锁失灵,又过了售后期,只能找开锁师傅,后来开不了还要强拆换锁,损失的钱比我买这把电子锁的钱还要多。我现在换回普通锁,已经对这种所谓高科技产品失去信心了。”
今年1月,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智能门锁比较实验报告,报告提到,智能门锁出现的问题集中在“标志信息不完整、IC卡易被复制、电路可靠性差、图像识别功能安全性差、信息安全性差”等方面。
此外,该报告指出,三星、顶固、箭牌等品牌的智能门锁安全可靠性差。无独有偶,去年5月,头部企业凯迪仕也因质量问题,被一杭州消费者投诉到电视台节目《1818黄金眼》中。
可见,行业中的大小品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隐患。因此,提升产品质量是智能门锁厂商接下来的第一要务,树立消费者的好口碑才是打开C端市场的有效手段,一味压低价格反而会适得其反。